最近一直在外面做共享CFO,没时间更新文章,趁周末之余更新这几天的所思所想。
很多时候,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更高效地完成一件事,少走弯路。 然而,真实的情况却往往是,绕了一大圈才发现了自己走错了方向,甚至越努力离目标越远。
这是为什么?因为我们常常没有明确目标,就开始行动。只想着“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强”,结果却陷入了“南辕北辙”的困境。
逆推思维的核心是以终为始,从目标倒推实现路径,而不是从当下正向推进。这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,找到直击目标的关键步骤。
今天,我将通过拆解逆推思维的逻辑、分享实际案例,以及总结具体的应用步骤,带你掌握这种高效的思考方式。
逆推思维的核心就是“以终为始”,即先明确目标,再从目标出发,倒推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。
比如,你在写一篇文章时,正向思维可能会让你陷入漫无目的地积累素材,反复改稿的漩涡,而逆推思维则要求你先明确文章的受众、主旨和最终输出的价值,之后再去针对性地搜集内容,写作时效率会大大提升。
正向思维的问题就在于,它的出发点是“做事”,而不是“目标”。这种思维方法,往往会让我们掉进“假装努力”的陷阱:
打一个比喻:你看别人轮子在转动,就赶紧让自己的轮子也转起来,但实际上,你的车可能正在往相反的方向行驶。
如果目标不清晰,一切行动都是浪费。以终为始,先明确最终结果,是逆推思维的第一步。
通过将目标一步步分解,你不难发现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,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尝试。
接下来,你要进一步拆解子目标,转化为具体的执行动作。这是逆推思维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。
逆推思维的实际案例案例:首席财务官怎么样打造高效财务团队 假设你是一个首席财务官,刚接手一个企业,发现财务团队效率低下,工作混乱,老板对财务部门的不满已达到顶点。 他对你提出了一个目标:在6个月内,打造一个高效的财务团队,全方面提升财务管理能力,赢得业务部门和老板的认可。这时,逆推思维就能帮助你,从目标出发,逐步倒推路径,找到具体可执行的方案。 1. 明确最终目标:以终为始 最终的目标是:6个月内提升财务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,全面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,并通过管理改善赢得老板的认可。这个目标很明确,关键是要让财务从一个“被动、支持性部门”,变成一个“主动、增值型部门”,同时缩短报表出具时间,提升准确性和服务的品质。 2. 倒推子目标:找到关键路径 从最终目标倒推,可以拆解出以下几个子目标:
: 将财务工作中耗时长、效率低的环节进行流程重组,例如费用报销、数据核算和报表编制。
: 引入财务系统或RPA(机器人流程自动化),减少手工操作,提升效率。
: 针对团队薄弱的环节,如数据分析能力、税务合规意识等,进行专项培训。
这些子目标对应了最终目标中的“效率提升”“老板认可”和“服务改善”,是实现目标的关键路径。 3. 将子目标转化为关键行动 接下来,要将这些子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执行动作,并明确优先级:
梳理现有财务流程,找出耗时最长的环节,例如费用报销的审批时间是否过长。
对接IT部门,引入财务管理系统(如用友、金蝶)或RPA工具,自动化重复性工作。
选择一个试点场景(如月末报销核算),完成系统上线和流程的优化后,再逐步扩展到其他场景。
为团队成员设置学习目标,例如让2名财务专员通过税务合规考试,提升税务筹划能力。
4. 优化路径:用好三种辅助思维 在执行这些动作时,还能更加进一步优化路径,提升效率:
: 问自己:“哪些事情不做,也能实现目标?”比如,短期内不必追求所有流程都完美优化,可以优先解决最影响效率的流程(如费用报销)。
: 问自己:“有没有更快、更好的方法?”比如,在引入RPA工具时,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标准化程度高的流程试点,而不是从最复杂的流程开始。
: 问自己:“哪些事情必须现在做?哪些可以后置?”比如,团队培训可以与流程的优化和工具升级同步进行,而沟通改进能安排在基础工作完成之后。
5. 最终成果:形成有序闭环 通过逆推思维,6个月后,财务团队实现了以下成果:
新上线的财务系统自动化处理了60%的重复性操作,团队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。
团队中有3人通过了数据分析专项培训,财务分析报告从单纯的核算结果,变成了业务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。
内部沟通机制的改善让业务部门对财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,老板对团队的认可度也随之提升。
希望今天的分享,能成为你做决策时的一把利器,让你少走弯路,快速实现目标。
拥有20年丰富的财务管理实战经验,曾服务于中国企业500强及知名互联网上市公司;
曾担任上市公司、电商、制造业及物流集团的首席财务官,具备跨行业、跨领域的深厚管理背景。
在财税体系建设、预算与经营分析、业财融合实践及税务规划等关键领域,积累了大量的实操经验。
凭借扎实的财务基本功和卓越的战略眼光,致力于帮企业优化财务管理,提升综合竞争力,推动业务持续增长。